【光明论坛】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分类:文化 热度:

  【光明论坛】

  作者:常明杰(山东省委党校〔山东行政学院〕副教授、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召开10周年之际,今年第2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扎根人民、拥抱人民、表现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一直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艺事业,勉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二为”方向,创作出了大量无愧于时代的优秀文艺作品,也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从歌剧《白毛女》到小说《平凡的世界》,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到电视剧《山海情》,这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欢迎的文艺作品,无一不是取材于人民群众现实生产生活,深深扎根于人民实践而创作完成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文艺创作只有追随人民的脚步,观照人民的生活、命运和情感,才能创作出更多影响深远的精品力作。

  抗战胜利后,为了深刻而生动地反映中国农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巨大变革,作家丁玲多次深入河北怀来、涿鹿农村参加土地改革,与当地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把人物形象放在特定的时空场景中进行刻画,成功再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农民通过土地改革翻身做主人的心路历程,成就了《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部宏大著作。拍摄电影《焦裕禄》时,演员李雪健来到河南兰考,深入群众体验生活,通过聆听老百姓讲焦裕禄的故事,了解人物原型,体会真实环境,成功塑造了焦裕禄这个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还原了人民公仆的不朽一生。

  相关创作实践证明,文艺创作从来都是敞开的,是与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只有在人民的生活与实践中汲取源泉、寻求方向,才能创作出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精品力作。一旦脱离人民、远离生活,文艺创作就如同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毫无生命气息可言。百余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重要时间节点,置身重要历史关头,用心用情讴歌伟大时代,创作推出了一篇篇文章、一首首歌曲、一部部影片,讲述了代代相传的经典故事,展现出不同时代风采的精神图谱。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体现时代之变、社会进步、人民呼声。当年,延安文艺适应抗战需要,创作了秦腔《血泪仇》、秧歌剧《兄妹开荒》等不朽经典。赵树理、周立波、柳青等典型代表,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人民文艺的典范。他们关注时代、关注现实、关注民生,写下了《三里湾》《山乡巨变》《创业史》等诸多传之后世的文学作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展开了最深情的褒扬,生动再现了中国农村的巨大变革。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必然会打上时代的烙印。20世纪80年代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把普通人的寻常生活与社会变革交织在一起,吹响了时代前进的号角,成为时代风尚的典型代表。这些反映时代生活、凝聚时代精神的经典之作让人民成为作品主角,将文艺创作与人民融为一体,丰富了人民文艺的思想内涵,备受社会关注和喜爱。

  进入新时代,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文艺作品的质量、品位、风格等也有了更高的需求。什么样的主旋律作品最能打动你?从《大江大河》《人世间》的百姓视角中可以找到答案。近年来,现实题材的文艺创作将普通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交织在一起,那种细致真实的叙事方式直抵人心,让作品和观众实现了双向奔赴,成为文艺创作的主流。无论是书写改革开放中无数拼搏者胼手胝足的奋斗史,还是带领观众重温中国百姓的生活史,都让很多人从故事里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这些作品从题材选取、叙事风格、人物塑造等多个方面集中反映人民生活、塑造典型群像,突出人民主体地位,展现出了昂扬自信的时代风貌,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极具烟火气的文化产品,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除此之外,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文艺创作也让普通人的精神世界获得了升华。相关题材的纪录片、歌曲、影视作品不断推出,尤以影视剧最受瞩目。《跨过鸭绿江》《觉醒年代》《长津湖》等国产影视剧广受好评。这些作品见人、见事、见精神,通过一个个感人肺腑的历史故事,刻画了一群奋勇向前、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打开了爱国主义作品创作的新局面,产生了强烈的精神感召力,激发了人民群众昂扬奋进的内驱动力。

上一篇:【光明时评】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光明时评】培养更多高素质新闻传播人才 下一篇:西安缘何在短剧市场风生水起西安缘何在短剧市场风生水起
热门排行
精彩图文